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7篇
  免费   633篇
  国内免费   795篇
测绘学   345篇
大气科学   561篇
地球物理   542篇
地质学   1992篇
海洋学   460篇
天文学   40篇
综合类   239篇
自然地理   406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09篇
  2014年   183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174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180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81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60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116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121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116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107篇
  1993年   86篇
  1992年   96篇
  1991年   87篇
  1990年   79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6篇
  1979年   5篇
  1966年   5篇
  1964年   5篇
  1959年   5篇
  1958年   11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通过对李雅庄煤矿巷道底鼓的成因及形式的分析,总结出一些防治对策,以控制巷道的稳定,解决巷道损坏和底鼓问题.  相似文献   
992.
在城镇化和工业化的驱动下,中国丘陵山区耕地逐渐被边际化,耕地撂荒范围也迅速从劣质的坡耕地延展至优质的梯田,大规模梯田撂荒将会引发一系列社会和生态效应,科学评估中国山区梯田的撂荒程度及空间分布将有助于有效地应对耕地撂荒问题。本文通过全国抽样调查的方式对中国梯田的撂荒程度进行了调查,利用获取的中国329个县的560份村问卷测算了中国梯田撂荒规模,并进一步分析了梯田撂荒空间分异特征及驱动因素。结果显示:(1)全国梯田撂荒现象分布广泛,发生梯田撂荒的村庄占总调查村庄的比例为54%,撂荒面积占梯田总面积的比例达到9.79%;(2)梯田撂荒程度呈现“南高北低”的特征,南方丘陵山区较为严重,尤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最;(3)梯田撂荒的主要因素可归结为农业劳动力外出务工、梯田耕作机械化程度、灌溉条件、耕作交通条件等。减缓梯田撂荒,应因区精准施策,提高梯田区机械化水平等措施具有普适性,针对质量较差的梯田,可有序“退耕”,对于质量较好的梯田,可采用调整种植结构、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流转与规模经营等方式。  相似文献   
993.
传统等级水准测量以几何光学原理为基础,受天气,距离,地形的限制比较明显,工作效率低。而GPS技术因受客观因素影响较小,且定位快速、精确,成为跨河水准测量的一条新途径。本文就GPS跨河水准网平差及TEQC软件在数据预处理中的应用,总结出了一套可行的GPS跨河水准网平差的方法,以证明GPS水准法代替传统水准测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4.
室内位置服务是近年来国际位置服务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室内空间模型则是实现室内位置服务的先决条件和关键所在。在对国内外大量文献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系统综述了面向位置服务的室内空间模型研究进展。首先,较之室外空间,从空间尺度、组成结构、空间约束3个角度分析了室内空间的独特性,并介绍了位置查询、导航、范围查询、最邻近查询和可视化5种主要的室内位置服务。然后,从建模原理、建模复杂度、适用性等方面对典型的室内空间模型如边界模型、格网模型、集合模型、图模型、语义模型进行了评述;最后,讨论了现有模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5.
讨论海上打桩远程监控系统开发的意义,阐述GPS-RTK智能打桩系统结构和原理,提出海上打桩远程监控系统方案,利用数据无线传输技术和数据库存贮技术等计算机科学技术开发出一套智能化的远程监控系统。实现远程查看项目当前工作状态和工作质量、生成工程报表、远程控制等功能,已应用于江苏某海上打桩项目中,保障了项目顺利进行,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6.
基于区域气象干旱指数的基本概念和构建方法,计算了中国11个一级气象地理区划的逐日标准化区域气象旱涝强度指数(Regional meteorological Drought Intensity Index,RDI)及标准化区域气象旱涝空间分布差异指数(Regional meteorological Drought variance Index,RDVI),并给出各区域的逐日标准化RDI的旱涝等级划分规则,进一步将区域逐日的RDI和RDVI指数综合使用,对区域气象干旱过程进行较好的分析和判断。通过分析区域RDI和RDVI指数逐日演变,将干旱预警分为三个等级,即红色预警(一级)、黄色预警(二级)和橙色预警(三级),对应于当前时刻的区域RDI指数达到"特别干"、"严重干"和"中等干"等级且未来一周气象干旱等级不会下降,给出了相应的RDVI指数的识别依据,研究了各级区域干旱预警标准,从气象干旱角度进行研究得到的气象干旱预警标准可以为干旱的监测、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7.
数值模式误差订正方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大气系统的复杂性,实际的大气运动方程包含许多数学简化。这些简化的方程组虽能模拟大气运动的主要特征,但无法揭示天气演变的所有细节,这将导致数值模式的预报能力受到极大限制。只有完善大气运动方程本身的确定性框架,才能从根本上减少预报误差。若无其他手段的帮助,仅依靠推导方法获取大气运动过程中的所有微分表达式将十分困难。演化算法具有自适应、自组织特征,它能处理复杂的数学问题,可从观测资料所蕴含的丰富信息中挖掘系统的动力学。本文结合演化建模的智能算法,提出了一种数值模式的误差订正方案,并以一维典型混沌系统Logistic模型为例,探讨了误差订正方案的有效性。数值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模式误差有较强的反演能力,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98.
2012年我国夏季降水预测与异常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赵俊虎  支蓉  申茜  杨杰  封国林 《大气科学》2014,38(2):237-250
本文对2012年我国夏季降水的实况和预测进行简要回顾,发现2012年夏季降水大体呈北方涝、长江旱的分布,主雨带位于黄河流域及其以北,降水异常偏多的区域主要位于西北大部、内蒙古和环渤海湾,黄淮与江淮地区降水偏少,江汉至淮河上游一带干旱严重;预测的主雨带位于华北南部至淮河,较实况偏南。对我国北方降水异常偏多的成因分析表明:2012年夏季欧亚中高纬地区阻塞高压(简称阻高)强盛,同时东北冷涡活动频繁,中高纬500 hPa高度场从西至东呈“+-+”的分布,这种环流形势没有造成长江洪涝是因为东亚夏季风异常偏强,同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偏北,冷暖空气对峙于我国北方地区,导致北方降水异常偏多。分析还表明阻高、东北冷涡、东亚夏季风和副高这四个系统的不同配置影响着冷暖气流的对峙位置,进而形成我国夏季的主雨带。最后通过定量和定性判断相结合的方法,选取了2012年夏季降水的最佳相似年和最佳相反年,对比分析了2012年夏季降水与其最佳相似年和最佳相反年的海温演变与东亚夏季风环流系统主要成员的差异:1959年夏季降水作为2012年夏季降水的最佳相似年,虽然海温及东亚夏季风系统关键成员异常不明显,但是和2012年也呈近似相反的特征;而1980年夏季降水作为2012年夏季降水的最佳相反年,海温及东亚夏季风环流系统关键成员和2012年呈显著的反向特征,这些观测事实反映了我国夏季降水与海温及东亚夏季风环流系统关键成员这些主要影响因子之间关系的年代际变化。  相似文献   
999.
对球面阴阳网格的转换关系、优缺点及边界数据插值交换方法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较为详细介绍。同时对应用球面阴阳网格的3种数值计算方法进行了回顾总结,包括优化的Schwarz方法、CIP-CSLR平流数值计算方法、多离散矩有限体积法。针对优化的Schwarz方法,从浅水方程组的离散入手,讨论了其在求解球面椭圆型问题的优势;而对CIP-CSLR平流数值计算方法和多离散矩有限体积法,主要从如何在网格单元内构造插值函数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最后对开发全球非静力阴阳网格模式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00.
Turbidity currents represent a major agent for sediment transport in lakes, seas and oceans. In particu-lar, they formulate the most significant clastic accumulations in the deep sea, which become many of the world's most important hydrocarbon reservoirs. Several boreholes in the Qiongdongnan Basin, the north-western South China Sea, have recently revealed turbidity current deposits as significant hydrocarbon res-ervoirs. However, there are some arguments for the potential provenances. To solve this problem, it is es-sential to delineate their sedimentary processes as well as to evaluate their qualities as reservoir. Numerical simulations have been developed rapidly over the last several years, offering insights into turbidity current behaviors, as geologically significant turbidity currents are difficult to directly investigate due to their large scale and often destructive nature. Combined with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turbidity system based on high-resolution 3D seismic data, the paleotophography is acquired via a back-stripping seismic profile integrated with a borehole, i.e., Well A, in the western Qiongdongnan Basin; then a numerical model is built on the basis of this back-stripped profile. After defining the various turbidity current initial boundary conditions, includ-ing grain size, velocity an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the structures and behaviors of turbidity currents are investigated via numerical simulation software ANSYS FLUENT. Finally, the simulated turbidity deposi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interpreted sedimentary bodies based on 3D seismic data and the potential provenances of the revealed turbidites by Well A are discussed in detail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a sedimen-tary body develops far away from its source with an average grain size of 0.1 mm, i.e., sand-size sediment.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location and orientation of the simulated seismic line, the consistence between normal forward simulation results and the revealed cores in Well A indicates that the turbidites should h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